从常州体量最小的行政区戚墅堰区,到今年6月成立的常州经济开发区,“十二五”的五年,经开区走过的,不仅仅是“由小到大”的成长之路,更是一条“厚积薄发”的奠基之路。系列报道《回眸“十二五”精彩新武进》,今天播出第二篇《常州经开区:为东大门新崛起奠基》。
位于潞城街道的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是智能电网产业的龙头企业,已成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成套设备系统供应商,企业生产的世界上最大容量的柔性直流换流阀产品,已经运用于浙江舟山的世界第一个五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
今年11月中旬,企业投资2亿元建设柔性输电装备产业基地三期项目,占地150亩,新建特高压直流输电产品装配厂房和特高压试验大厅,将是企业“十三五”发展阶段里程碑式的产品。
【同期声】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邓吉勇:建成以后,对我们公司电力电子产品的产能有大幅度的提高,十三五规划,初步设想我们的产能要翻两番,去年我们的销售额大概11个亿,今年预计大概是13到14亿左右。
“十二五”期间,经开区的众多企业在转型升级中进一步发展壮大。成立于1905年的戚机公司,是中国内燃机车制造行业的“大鳄”。面对铁路电气化改造带来的压力,企业通过转型谋求新的发展空间,于明年年底可投产的常州轨道交通车辆修造基地建设项目,将开创常州从无到有的城轨车辆整车创造史。
从曾经的电机、电器、电缆为代表的“老三电”,到以燃机发电、智能电网、电机电器为代表的“新三电”,如今,经开区已经形成了“3+3+3”的现代产业体系,即轨道交通、智能电网、新材料,绿色家居、绿色能源、绿色电机,以及科技服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
【同期声】区委副书记、经开区管委会主任 董彩凤:在“928”期间,我们首批签约项目达到了25个,总投资达到80亿,同时一些政府性投资项目,我们现在也在加大力度推进,11月底12月初,我们的水利项目,总投资达到20亿元,已经集中开工。
“十三五”期间,经开区将以打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目标,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产城融合样板区的“四个区”发展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层次招商、高水平服务,全力推动园区大建设、大发展,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
【同期声】区委副书记、经开区管委会主任 董彩凤:全力攻坚招商,以及一些重大项目落户经开区;绿色建设先行,每年政府性投资不少于100亿;第三,还是要坚持生态优先,通过努力,把生态文明打造成我们经开区的亮点和品牌;第四个还是要创新,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 来增加我们开发区各项工作的活力。
不墨守成规,勇于自我突破,年轻的经开区正豪迈起步,抢抓机遇,加大投入,“东大门”新崛起指日可待。系列报道《回眸“十二五” 精彩新武进》明天将播出西太湖篇,请继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