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融观察》武进:校地合作激活发展新动能 |
时间:2025-09-01 09:44:22 来源:武进新闻 作者:阳湖网 |
|
当传统发展模式遭遇资源约束、创新乏力等挑战,高校与地方的深度融合,犹如为城市装上“智慧引擎”,激活创新发展的无限可能。经过多年探索创新,在武进,校地合作已然成为人才建设的有效途径,成为破解城市发展瓶颈的关键钥匙,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创新动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来看《武融观察》。 位于武进国家高新区的江苏久创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是武进校地合作较为成功的示范。深耕电力物联网领域的久创,目前形成了电力物联网传感器、监测运维大数据平台、智慧输电在线监测等十大电力物联网产品体系,据介绍,久创的创新研发成果中,有60%都来自于校地合作,像最新研发的高压电缆故障定位系统就是校地合作成果。 江苏久创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钱荣:关于电能的故障预警和诊断或者是出现问题之后,我们快速定位技术,我觉得是未来有非常大的需求。 自2011年成立以来,久创就与河海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并设立了河海大学研究生工作站,通过校地合作,打造“高校智力库+地方产业池+企业需求端”的精准对接闭环。 江苏久创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钱荣:我们现在跟河海的几大学院、机电学院、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和商学院都进行了这种深度的产学研合作,有做平台的,有做算法的,有做这个数字孪生的,也做工业产品设计的,也有做单品单系统开发的等等。 如何打造校政企协同创新的新格局,实现人才立体化引育?武进一直在探索。近年来,我区以科创长廊联盟为纽带,组建联盟专项工作组,保障合作项目落实到位。借力江苏省科技镇长团,武进区共接收17批共272人次,带动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今年,我区进一步创新部署“技术转移官”工作,首批面向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8家重点高校院所定向选派干部驻点联络。这个暑假,“技术转移官”庄晨带着华中科技大学的师生们来到武进,希望能精准对接产学研需求,推动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技术转移官
伟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
庄晨:我们也邀请了两位华科的老师来到伟驰,来到我们地方国企,来感受用人单位的工作状态,也是通过双向奔赴,从武进到武汉,从武汉到武进,来拉近校企之间的这种交流和合作。 庄晨告诉记者,平时他会常驻华中科技大学挂职,进入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及科技人才管理部门开展专项对接,让武进区“资源互补×机制创新×场景开放”
的校地合作新范式创造价值。 华中科技大学老师
高亚群:我们也去参访了理想汽车,恒立液压等比较有实力的企业,可以看到地方政府和企业在科技创新和服务地方民生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华科的同学们来说,我们有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更契合的对接到常州的需求。 2019年,区委组织部启动“优才计划”,通过建立高校人才服务站,创优城市体验载体,以党政人才招引为引领,筑牢“落地”支点,打通优秀青年人才认识武进、走进武进、落户武进的引才通道,推动更多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到武进落地扎根。截至目前,我区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近20所高校合作开展“就在吾径”暑期实习、城市研学项目,推介武进城市产业品牌,吸引优秀毕业生到武进就业创业,已先后接收800余名学子来武实习实践。 区委组织部规划办主任
高婷:每年来参加“就在吾径”的同学,我们估算了一下,大概有10%的同学最后在就业的过程中选择了武进。 此外,我区深入实施“武进英才”计划,构建“引才合伙人”体系,以一大批知名高校为引才“枢纽”,汇聚天下英才。作为“龙城英才计划”第二十二批领军型创业人才项目、江苏省双创优选项目,泰美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高端医疗美容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的全链式服务。早在2022年,泰美瑞就注意到了重组胶原蛋白在医美领域的潜在可能,并与安徽医科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达成深度合作,研发重组XVII(读17)型胶原蛋白,将高校的基因设计优势与企业产业化能力深度耦合,构建起“研发—转化—落地”闭环。 泰美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庆春:我们用安徽医科大学的研发基础,选不同的功能片段来保证我们胶原蛋白的有效性。我们可以做出更好的产品出来,纯度更高,含量更高。 产学研协同创新成为加速研发的关键引擎。通过不断发展校企合作,泰美瑞稳居医美耗材市场第一梯队。眼下,常州医药产业创新中心5000平方米厂房内,泰美瑞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中试平台已进入冲刺阶段。 泰美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庆春:我们也希望开放给我们的一些高校专家,如果他们愿意在我们这个平台上来做中试做孵化,我相信也会提升我们本身的一个技术水平,甚至以后有些专家教授好的项目,是不是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些合作。 依托校地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武进人才磁场效应显著增强。2024年以来,全区引进培育海内外院士、顶尖人才团队7个,引领产业突破。其中,与伦敦大学汪军教授团队共建“长三角通用决策智能技术创新中心”,长三角通用决策智能实验室高效运转,聚焦AGI(通用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推动决策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的落地,为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支持。 长三角通用决策智能实验室负责人
郭宏博:现阶段我们是从UCLA、港科大,上海科技大学,包括中科院陆续进来一些老师学生,整个团队的阵容已经有个三四十个教授博士,武进非常有实践产业能力的环境,而且很务实,非常符合干活干事的逻辑。 校地合作不是简单“物理相加”,而要触发“化学反应”。近年来,武进区高层次人才规模持续扩大,每年新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持续保持在120名以上高位,博士等人才数量稳步攀升,高校毕业生来武进就业创业人数实现大幅增长。我区正在以校地合作为重要“引擎”,加速产业提质升级。自2024年以来,武进区仅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就突破了2000亿元大关,人工智能、氢能、低空经济、合成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蓬勃兴起,发展态势迅猛,对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增长拉动率超65%。 当高校的智力密度、地方的政策温度、企业的市场锐度深度交融,武进正以“人才方程”的创新解法,书写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答卷——这里,实验室的论文加速变成生产线的工艺,院士的蓝图正在转化为产业的风景。
|
|
|
|